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1、各测试班级按规定的测试时间提前做好参加测试准备工作,由各班班长或体育委员 组织学生提前到达测试点前集合。
2、听从教师的分组安排,严格按照分组的要求与顺序进行测试,等待过程中不得随意触摸仪器设备,以免造成其他测试者数据的差错。
3、测试中如果出现冒名顶替等违纪行为,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4、测试学生应穿便于运动的服装,不准穿皮鞋、凉鞋。
5、因伤、病不能参加测试,要有医生证明并报体育组;因事不能参加测试者应到体育组请假,等待另行安排。
6、因故迟到者,到测试点后必须与测试组的负责教师取得联系,等候教师安排。如擅自离开不测者,按旷测处理。
7、在规定时间内无故不参加测试者,或没有提前办理任何手续者,一律按旷测处理。
8、对于旷测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当年的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并不再给予补测的机会。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测试并办理相关手续的学生,需在规定的补测时间内进行。
9、测试期间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体育教师及保健医生组成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对学生体质健康督导和检查工作。
2.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宣传机制,以多种形式宣传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3.建立高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引导家长重视学生体质,做好课外体质健康引导。
4.学校建立定期体质抽测机制,要有具体抽测方案。
5.学校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体质健康抽测工作,由领导小组对抽测数据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6.学校要按计划对学生体质各项数据进行复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不实数据进行重新测试。
7.所有工作人员要秉持负责精神,高度重视体质抽测工作,做到科学抽测, 科学管理和使用校本数据。
8.对涉及学生隐私的数据和结论,工作人员有义务做好保密工作。对私下议论或传播个人隐私数据或结论行为追究责任,并将违规工作人员从领导小组中剔除。
9.在体质健康测试及抽测、复核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事原则,科学测试, 规范测试,需要签字的要签字。不能弄虚做假,对图省事虚报数据行为追究责任人责任,并对虚假数据重新测试。
10.参与测试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业务,掌握测试流程,测试前要有模拟测试。
11.体质数据复核工作要有三个以上人员参与,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对结论签字。
12.抽测和复核样本数量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保证数据质量。
2020年长桥中心小学体质健康数据分析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总人数 | |
人数 | 252 | 750 | 940 | 108 |
2049 |
百分率 | 12.2% | 36.6% | 45.8% | 5.4% |
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非常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我校要求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集体体育活动。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达成此项目标,特制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确保活动内容
1.“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学校在每天上午晨会课后安排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校实际以及季节、气候的情况确定,做好长跑、跳绳、广播操、校园舞等。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均安排在上下午第二节课课前统一进行),由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手法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每个科任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坐、立、读、写的姿势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2.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结合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把耐力、力量、柔韧素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突出的内容,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除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教育局指定部分外,应结合季节特点、学校特色和场地情况,适当增加简便宜行、面向全体、实效性强、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内容,如:自编操、跳短绳、慢跑步、素质操练习,以及教育部推广的校园集体舞等,雨天进行室内大课间,坚持做室内操,指导学生在室内认真做好《手指操》。 不断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4.学校要适当安排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时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形式可以采取组织晨练,或在下午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或建立和开展学生体育俱乐部等,同时须确保每周五个学习日内,广播操或大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总时间达到要求,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二、加强监督检查
把“学生每个学习日的体育锻炼时间”作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及评估、评先的硬指标。学校明确责任,加强检查督促,确保落实,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浓厚氛围,同时辐射到每一个家庭,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施之日起,由校体育组负责对各班进行检查、考评,考评成绩记入班级考核。
大课间体育活动考核不合格班级,不得评为先进班级。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安全责任制
1.学校必须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安全。
2.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和分工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护,如发生事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归档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做好《学生健康管理》。
1.新生入学后,及时建立学生的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
2.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预防接种工作。
3.广泛开展形式灵活的健康教育,加强常见病、传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与了解。指导学生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大脑的活动特点,注意用脑卫生,合理安排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学生视力监测管理制度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
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控”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学校、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胡彬
副组长:许丽娟
成员:朱英、张巧峰、吴小琴、陈双凤、林玉英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落实各有关部门和
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
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睡眠 10 小时。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不随已增加学科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60 分钟以内。
4.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由班主任负责)。
5.根据教室采光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
6.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进行两次检测做好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
7.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三)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
2.每月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
4.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
5.利用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