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树下话教育】 020期 访陈伟健
【公孙树下话教育】 020期 访陈伟健
陈伟健老师1981年8月从江苏省洛社师范毕业,分配到长桥中心小学工作。在校期间先后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教导处副主任、工会主席、副校长等职。1988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离长桥中心小学。后又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中心小学,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等任校长,现任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
自去年九月,我校推岀《公孙树下话教育》微推栏目以来,他对这个栏目十分关心支持。2020年7月1日下午,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我们进行了后疫情时代的首次线下访谈。
说起在长桥中心小学那七年时光,他感慨万千,娓娓道来。他说,这是师范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虽然如今离开长桥中心小学已整整三十二年了,但往事历历,记忆犹新。总体的感受是,办学条件艰苦,成长环境良好,业余生活充实。
(以下是陈伟健老师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一、艰苦的办学条件
那时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专用教室、会议室,全体辅导区教师会议就挤在教室里召开。有些教室低矮潮湿、光线不足,课桌椅参差不齐,破旧不堪。记得有一回暑假,学校购买了油漆、涂料,朱国卿校长亲自带领年轻老师刷墙,油漆课桌椅、黑板,自己动手改善办学条件。当时没有加班费的概念,但大家干劲十足,看到学校有了新面貌,心里倍感欣慰。难以忘怀的是,工作七年,我这个“个体户”搬了七次家,从校办厂的仓库到教室、阁楼、集体宿舍,平均一年搬家一次,住宿条件逐步改善。
二、良好的成长环境
初到长桥中心,教师青黄不接,我是文革后第一批安排到学校的师范毕业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当时又赶上中宣部提出“四化”干部的要求,因此,短短四年时间,在老校长朱国卿的教育培养下,在学校老师的关心支持下,我先后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教导处副主任、工会主席及副校长等职,每到一个岗位,我边学边干,勤奋工作。1985年6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期间,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是1985年在我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期间,全国举办少先队万名“创造杯”活动。这个活动,因学校领导重视,老师工作勤勉,所以成绩喜人。长桥中心小学辅导区共获全国杯3只,被评为特别组织奖。当时吴县一共获得全国杯11只,我校占27%强。辅导员分别是长桥中心小学的钱俊华老师、殷明珠老师,以及长桥中心小学辅导区新塘小学的杜文沂老师。二是1984年学校成立教代会,校领导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员工的家。1985年10月,学校工会建家,成立了荣誉室。吴县教育工会把长桥中心小学定为首批建家现场示范点,吴县教育工会的领导带领全县教育系统三十多位工会主席参加了本次现场验收活动,与会领导对长桥中心的工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照片二)
三、充实的业余生活
那个年代,我们年轻人以校为家,基本一个月回家一次,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年轻老师经常在一起备课、批改作业、弹琴唱歌,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随着年轻教师的增多,学校越发生机勃勃,我打乒乓、练书法这两大兴趣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苏州籍著名演员兼导演吴卫东和我两人曾一个宿舍,他喜欢画画,我喜欢书法,两人戏称宿舍是书画室,我们的书画室虽然简陋,但墨香飘飘,其乐融融。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学校几经变迁,校园美丽整洁,办学特色鲜明,我由衷高兴。唯独没有变化的就是那高大的银杏树,它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
最后,我要借此机会真诚地感谢上世纪80年代初长桥中心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访谈结束前,陈伟健老师为学校赠送他精心撰写的字幅:百年老校谱新篇,千岁古树展雄姿。并在留言本上写下了:“公孙树下教育常青”寄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